近期,多家媒體報道,交通部、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等多個部門正在醞釀農村基建重點「施工圖」,並稱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領域將成重頭戲。根據預測,農村基建規模或超四萬億。
本文藉此與各位聊聊鄉村振興戰略。

一、「鄉村振興」上升到國家戰略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此後,2017年12月28日在北京舉行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會議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政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且對2018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2018年2月4日,新華社發佈2018年「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文件》),並要求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由此,市場分析認為鄉村振興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顺利获得鄉村振興戰略補齊農業農村开展的短板,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真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2018年7月31日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其中重點提到提升農業裝備和信息化水平。
2018年9月29日,財政部發佈《貫徹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鼓勵地方政府在法定債務限額內發行一般債券用於支持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領域的公益性項目。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出台,財政政策傾斜有助于投資落地。现在,各省正持续推進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過程,建制村通硬化路、舊村改造、特色小鎮建設、鄉村生態建設等涉及園林生態及基建方面的提升是落實振興戰略的有效手段。
落實鄉村振興計劃將撬開新一輪投資空間,有望迎來建設增長期。
顺利获得加快鄉村投資,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根據農村基建的分類以及各部委十三五規劃中對應部分未完成的情況,18-20年,最保守估計,鄉村基建規模或將達到4.52萬億元,按照線性平均,則今年鄉村基建至少需要完成1.5萬億規模,未來2年整體增速將達到18.81%,高於2017年的基建增速17.29%。
若考慮到政策未來對於鄉村振興的傾斜,則實際增速或更加可觀,這一規模量級將是應對傳統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穩增長的重要方式。
根據測算,從基建對應資金額度絕對量的大小排序看,未來2年半,規模超過千億前五大細分領域,分別是:公路(1.5萬億)、鄉鎮公用設施建設(1.30萬億)、電網(3700億)、供水及污水處理(2021億)、土壤污染治理(1985億)、農村互聯網建設(1000億)。
經過匯總、梳理各方信息,風雲君判斷鄉村振興戰略對包括基建、水利建設、環保等幾個大行業產生直接影響。
二、直接受益行業
從實際情況看,農村在公路、水利、物流、能源體系、信息化基礎設施方面均較落後。規劃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求:
1、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具備條件的鄉鎮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窄路拓寬,改造危橋。
2、在水利網絡建設方面,完成244條重要河流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實施1.3萬餘座水庫除險加固,新建、改造一批大型灌區。
3、在能源基礎設施方面,啟動農村燃氣基建、提升電網供電效率、提高天然氣基建覆蓋率。
4、在信息網絡建設方面,加強光纖到村建設,完善4G網絡覆蓋,到2020年,中西部農村家庭寬帶普及率達40%,90%以上寬帶用戶接入能力達到500Mbps以上。
5、在物流網絡建設方面,到2020年基本實現行政村自然村物流配送網點全覆蓋。
農村基礎設施的四個方向分類中,各細分領域未來基建規模空間及彈性,如下表:
(2018-2020年數據為根據「十三五」規劃統計)

各細分基建領域中,未來公路橋樑領域投資空間最大,風雲君總結以往的經濟提振計劃來看,公路、水利以及農村環保等大板塊將重點受益。
農村環保與美麗鄉村
现在來看,我國大部分鄉鎮在污水處理匹配度不高,只有53%、11%,集中處置率更低,這將導致污水亂排等問題,進而引發水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因此,污水管網的鋪設,污水處理能力的提升將是後續工作的重點。
垃圾環衛方面,垃圾無害化處理程度較低,建制鎮和鄉級分別為47%和17%,說明無害化處理設施如焚燒廠、填埋場依然有較大缺口,也說明城市或縣一級的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並未很好囊括鄉鎮一級的產廢範圍。
農村環保基礎設施仍嚴重不足。據統計,我國仍有40%的建制村沒有垃圾收集處理設施,78%的建制村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農村環境「髒亂差」問題依然突出。38%的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未劃定保護區(或保護範圍),49%未規範設施警示標誌,一些地方農村飲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隱患。
因此,農村環保是政策持續有助于的一個重要方向。《規劃》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原則,在第六篇「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集中介紹了農村環保的相關內容,明確要推進農業綠色开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在具體的投資方向上,農村水環境治理及環衛產業鏈建設是主要方向。
農村環保投資方向主要包括環境治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水環境治理)和鄉村綠化以及旅遊景觀農業。
農村水環境治理及環衛產業鏈建設是農村環保的主要方向。
(1)水環境治理。根據E20研究院及住建部《中國城鄉設統計年鑑》的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鄉鎮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個數為6214個,比例為18.8%,村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個數為69839個,處理比例12.8%,處理率低下。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明確,未來五年縣城污水覆蓋率將達85%,而现在的農村污水處理仍有較大缺口,管網等配套設施仍不齊備。鄉鎮及農村污水處理設備約2086億、管網約1546億元市場空間,
(2)環衛產業鏈。規劃提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到2020年,完成農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现在環衛行業迎來機械化和市場化趨勢預計2020年環衛裝備市場空間將達到649.48億元、2020年第三方環衛服務市場將達到1011.83億元/年,市場前景廣闊,而農村環衛相對城市環衛來說缺口更大,將是未來拓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