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科技)

400-860-7355
4008607355
bjysfy@126.com
綠水青山成就「美麗中國」
作者:
發佈時間:2019/02/26
瀏覽量:634

 近期,英國《自然》子刊《自然可持續开展》刊登了題為《中國和印度顺利获得土地利用管理為綠化地球做出貢獻》的研究報告。報告中着重強調了中國自21世紀初以來為地球綠化做出的貢獻。

報告指出,根據2000年到2017年的衛星數據,中國與印度共同貢獻了全球1/3的植被面積增長。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表報告指出,自2000年以來,中國新增植被面積至少佔世界新增植被面積的1/4。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的植樹造林計劃和集約型農業。

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世界上超過半數的碳匯歸功於不足140年的「年輕」森林而非熱帶雨林。這表明,中國等國的植樹造林活動對固碳具有重要作用。

《今日印度》同樣盛讚中國近年來為綠化地球所做出的貢獻,稱「在綠化全球的過程中,中國處於引領地位」。

森林不僅具有為生物生存给予場所、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防風固沙、固碳釋氧等重要功能,還能為人類生產大量可再生木質和非木質林產品,顯著改善生產和生活環境,為人類给予休憩娛樂場所。开展林業具有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20年來,中國相繼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建設工程,並加強了「三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林業重點生態工程使得中國森林覆蓋率大幅提升。

以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為例,工程啟動40年來,建設區域林地面積共增加301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5.05%升至13.57%。另據中國曆次森林資源清查的數據,從1998年到2013年,森林覆蓋率由16.55%增至21.63%,森林面積增長近50萬平方公里。中國人工林面積達到6933萬公頃,位居世界第一。森林面積的不斷擴大,質量的不斷提高,不僅使自然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還極大推進了我國森林旅遊、經濟林果、林下經濟等綠色產業开展,促進了山區、林區及農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林業建設的進步,得益於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在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中國政府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之中,並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开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着眼未來,中國生態保護與建設還應彌補短板,重點着力。现在,條件較好的宜林地已經基本完成植樹造林,剩下的都是宜林荒漠化地區、石漠化地區、鹽鹼地、尾礦區等「硬骨頭」,亟待生態修復。中國森林生產力及功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勢在必行。同時,林業建設必須秉承「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區域生態與經濟協同开展雙豐收。

中國跨多個氣候區,地理環境複雜,林業工作者經過70年的努力,人工植樹造林取得世界第一的驕人成績,積累了各種複雜環境植樹造林和恢復植被的經驗。中國可利用自身積累的經驗,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與世界各國召开技術合作,為建設一個更綠、更美的地球而努力。

若您需要進一步分析更多污水處理技術或取得此類污水處理的定製方案
請聯繫我們 諮詢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