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污水是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突出短板,記者最近在黑龍江、河北、湖北、廣東採訪發現,當地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實現從「污水靠蒸發」向污水變清水、清水帶「紅利」的局面开展。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黑龍江省寧安市海浪鎮盤嶺村土壤微生物污水處理試點項目展示板。
邯鄲市峰峰礦區位於河北省南部,既是老工礦區、又是一級水源保護地,當地堅決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活污水治理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抓手。
峰峰礦區環保局局長張清強說,峰峰地形多樣,有山地、丘陵、平原,當地利用高差環境為污水處理给予動力,運用三級處理方法提升水質:綜合採用生物、生態處理工程技術,顺利获得化糞池、格柵調節池等工藝模塊對污水進行一級處理;顺利获得地下三格式兼氧—厭氧處理單元實現污水二級處理;再利用生態濕地、生態截污渠等措施,顺利获得模擬自然濕地,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複合系統對污水進行三級處理。
廣東省東莞麻涌鎮,翠綠的蕉林、靜謐的河水、嬉戲的鷺鳥,一派南國風光。然而,多年前,這裏因引進化工、電鍍等產業,加上禽畜養殖業廢水、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導致河道水體黑臭。
麻涌鎮委副書記陳文龍說,當地沒有使用傳統的清淤-晾曬-焚燒的做法,而是將挖出來的淤泥堆在兩岸形成灘涂,再種上對污染物吸收能力強、根系發達的植物,以固化淤泥,淨化水質。「我們實現了就地生態修復,有時從上游進來的水是五類,經水體修復後變成四類了。」
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海浪鎮盤嶺村分析到,當地引進韓國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形成的永久自然生態鏈,經過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實現生活污水自然脫臭、淨化,排放標準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
盤嶺村团支部書記關強介紹,這一系統日處理污水3000噸,第一期已有20戶村民對接這個系統,今年全村都將接入這個系統,全部污水都將得到有效處理。
長效運行 久久為功
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海浪鎮盤嶺村,從流出槽流出的清水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青草依依,魚游水中,水池畔小木屋裏機器不分晝夜地運轉……這是邯鄲市峰峰礦區大潘村一座濕地遊園式污水處理站的一角。整個村子的生活污水被抽取進污水收集池,經過幾道工藝處理,流入到木屋另一側的出水池。
為實現污水處理機制健康長效運行,峰峰礦區着力構建政府主導、市場主力、群眾主體的三級運維管理體系,顺利获得「引入+培育」的方式,實現農戶自我運維管理,並顺利获得建立運行考核評價機制和突發事件應對機制,確保處理系統高標準運行。
湖北省安陸市則按照「建設好、管理好、保障好」的思路,抓好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安陸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黃樂平說,要实行鄉鎮生活污水項目從建設期轉入運維期的各項準備工作,督促社會資本、項目公司和運維團隊及時到位,建立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績效考核機制,確保污水處理廠正常穩定運行,嚴格達標排放。
他表示,要探索完善「政府支持,社會參入,使用者付費」資金籌措與分擔機制,緩解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後續運維費用壓力,為污水處理項目運行和維護给予良好保障。
水清山秀 紅利滾滾
工作人員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海浪鎮盤嶺村土壤微生物污水處理試點項目流出槽用玻璃杯取水。
峰峰礦區大潘村团支部書記王新海說,污水處理帶來的不僅僅是環境的改變,现在,經過處理過的污水已經可以用於農業灌溉和生態養殖,為村民節省了不少成本。
「沒有政府大力整治環境做鋪墊,我也做不了旅遊伴手禮的生意。」麻涌鎮大盛村村民鍾葉枝說。
鍾葉枝原本是碼頭的電工,每月工資約6000元。聽到華陽湖片區整治的消息,他覺得這裏的旅遊業一定會火,於是搞起了環湖綠道自行車租賃,開起了100平方米的「水鄉手禮」手信店,2018年營業額超過100萬元。
環境品質的提升,逐步吸引了優質企業和高端人才,麻涌鎮先後吸引了京東、雲南城投等19個總投資538億元的項目落戶。2017年全鎮生產總值220億元,比2013年增長50%;稅收總額40.5億元,比2013年增長53%。